行业动态

“1262”助云南怒江避险洪涝灾害 “1262”有啥含义?

作者:辽宁北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6-11  浏览:98

近段时间,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持续出现强降雨,多地发生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处道路受损中断。其中,独龙江公路两处路基完全垮塌,致使独龙江乡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断。当地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抢修工作。

1.jpg

记者昨天(10日)了解到,经过四天三夜的抢修,目前独龙江公路已经全线抢通,可以满足车辆正常通行。

2.jpg

除了独龙江公路因降雨一度中断,近段时间,云南怒江州其他村镇也因强降雨导致泥石流灾害,交通中断,水电供应瘫痪。

不过,当地利用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成功避险了5起洪涝灾害,安全转移群众,无人员伤亡。

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突遭泥石流灾害,造成道路和桥梁严重损毁,交通完全中断,全村水电供应瘫痪。面对突发灾情,当地依托“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成功规避山洪泥石流可能造成的损失。

3.jpg

泸水市鲁掌镇党委副书记 熊利胜:按照镇里的应急预案,根据现场情况分了4个组进入三河村,及时对自然灾害可能影响到的区域范围内的群众,安全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

4.jpg

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三河村219户789名受灾群众提前避险,目前已得到妥善安置,村里恢复了通信通电通水,灾后恢复工作正有序推进。

除了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外,贡山县独龙江乡、茨开镇、捧当乡迪麻洛村等地,成功避险洪涝灾害,守护了231户1016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5.jpg

什么是“1262”

精细化预报与响应机制?

“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是近年来云南着力建立推行的防汛预警“叫应”机制。即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县(市、区),提前6小时和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乡镇。

6.jpg

同时,应急防汛部门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2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通过快速响应,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云南怒江州这样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面前,科技的力量正成为守护生命与家园的坚实盾牌!

近年来,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基于北斗的形变监测技术凭借其高精度、智能化的优势,为地质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辽宁北斗形变监测系统通过高精度的北斗定位技术和多种传感器的融合,能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对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提前预警,为应急响应和人员转移争取宝贵时间。例如,在滑坡监测中,通过在隐患点布设北斗监测终端、裂缝计、测斜仪等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地表位移、裂缝变化和深部位移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进行分析和预警。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

在交通设施方面,北斗形变监测系统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以怒江州为例,当地多处道路因强降雨受损中断,而北斗系统可以对桥梁、隧道、边坡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在桥梁上安装北斗监测终端和应变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的位移、倾斜和应力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

智慧矿山与水利水电安全监测

除了地质灾害和交通设施,北斗形变监测系统还广泛应用于智慧矿山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测。在矿山开采中,通过监测尾矿库的坝体位移、水位变化和渗压情况,能够有效预防尾矿库溃坝等重大安全事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大坝的表面及内部变形、浸润线和渗压进行实时监测,能够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精细化监测与快速响应

北斗形变监测技术支持多种网络传输方式,包括4G、有线和北斗短报文,确保在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稳定性。该技术能够实时分析监测数据,并通过邮件、短信、声光报警等多种方式及时推送预警信息,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这种精细化监测与快速响应机制,与云南怒江州的“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相辅相成,可共同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自然灾害时,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未来,北斗形变监测技术将凭借其高精度、智能化的监测能力,继续为地质灾害预警、交通设施安全保障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助力防灾减灾工作。